在上海寻找中国音乐剧的未来,“演艺大世界—2019上海国际音乐剧节”落幕
“演艺大世界—2019上海国际音乐剧节”4月26日晚落下帷幕。这是中国首个具有专业度和系统性的音乐剧节,历时4个月,包罗万象。音乐剧迷们在“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中大饱眼福;怀着明星梦的素人们在“音乐剧歌唱大赛”过关斩将;音乐剧创作新人们将自己的创意投给了“音乐剧孵化计划”;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们则在“音乐剧发展论坛”上,畅想着中国音乐剧的未来。
从2002年引进原版音乐剧《悲惨世界》音乐剧以来,以《音乐之声》《剧院魅影》《妈妈咪呀》为代表的欧美经典ip构成了上海观众对音乐剧的第一印象。经过17年孵化与积淀,诸多海外原版音乐剧和本土化音乐剧在沪轮番上演,在上海形成了汇聚乃至井喷之势。上海逐渐成为中国音乐剧演出市场中运营体量最大、市场活力最强的城市。特别是去年,音乐剧以流量黑马之势进入大众视野。
在这个行业攀升的时间点,由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主办,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演艺大世界——2019上海国际音乐剧节”恰逢其时,它汇聚起多方资源,共同挖掘并培养中国音乐剧新生力量,提升中国音乐剧产业发展潜力。
8国专家齐聚论坛,共同为中国音乐剧把脉
从上个月开启的“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推出了《寻找声音的耳朵》《赛貂蝉》《梁祝的继承者们》《聊斋》《秋裤和擀面杖》《我ai你》等6部来自两岸三地和新加坡的作品,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演出了19场。这些作品题材穿越古今,有古典名著的改编、有对现实社会的反射,也有对未来世界的科幻畅想。4月26日晚,在音乐剧节闭幕大赏上,其中5部作品展示了精彩片段,浓缩了展演季精华,令现场观众大呼过瘾。
原创华语音乐剧的发展,正吸引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投身其中。此前在“2019上海国际音乐节”启动仪式上,李宗盛就宣布,他也要做音乐剧了。他说:“音乐剧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我相信这将是我音乐生涯的一次美妙延伸。”然而,在音乐剧的世界里,李宗盛称自己仍然是“门外汉”,愿意去学习和探索。
4月26日举行的“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音乐剧发展论坛”是一个让业内人士获益匪浅的交流平台。从音乐剧“需求侧”视野出发,来自8个国家的逾70位专家发声畅谈,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运营模式寻找对策。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分享了英国原版音乐剧《摇滚学校》运营模式,环球百老汇董事长钟丽芳分享了“点唱机音乐剧”原创运行模式,北京九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乔静分享了音乐剧《乱世佳人》中国制作合成模式……来自各国的专家们还分享了来自百老汇、伦敦西区、韩国、新加坡的音乐剧经验,为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道路。论坛的举办将世界音乐剧的目光聚焦上海,推动上海成为全国音乐剧产业发展风向标。
五部作品入选“孵化计划”,有望推向市场
闭幕大赏上,在“2019音乐剧歌唱大赛”中崭露头角的素人歌手们,登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大舞台。过去几个月,“2019音乐剧歌唱大赛”面向所有16周岁以上且未登上过商业音乐剧舞台的音乐剧及歌唱爱好者。400位报名者中有150人进入复赛,20位选手最终进入决赛。他们演唱的歌曲选自《歌舞线上》《剧院魅影》《变身怪医》《致埃文·汉森》等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经典音乐剧,同时也不乏来自华语原创音乐剧、法语音乐剧和韩语音乐剧的歌曲。
参赛选手来自五湖四海,年龄职业各不相同。他们中有高中生、大学生、甜点师、环境监测执法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许多人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比赛,但他们的表现让专业人士也感到惊艳。闭幕大赏上,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张玮伦,二等奖获得者叶嘉雯、牟潇钰,三等奖获得者邵立君、何郝熙与林杰,人气奖获得者安婧祎/刘铭扬都登上了舞台,让更多人听见他们的声音。未来,他们还将有机会参演文化广场未来两年内制作的音乐剧项目。
“原创华语音乐剧孵化计划”也在闭幕大赏现场宣布了最终入围的作品。孵化计划自启动以来,共收到72位投稿人发来的77部原创音乐剧作品。作曲家金复载、音乐学者陶辛、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共同宣布了五部入围作品,它们分别是以青春期少年为主人公的悬疑推理剧《生死签》,以娱乐圈为背景讲述现代社会人困境的《完美人生》,讲述另类舞蹈梦的浪漫喜剧《为什么跳舞》,寓庄于谐的魔幻题材音乐剧《对不起,我忘了》,以及对历史人物展开细腻刻画的《南唐后主》。费元洪表示,入围作品将在未来8个月内通过分步骤的孵化,衔接市场要素,由文化广场整合资源为其提供平台和专业判断,进而投入市场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