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
“演艺大世界”上半年演出9500多场 迈向世界著名演艺集聚区
■去年以来,“演艺大世界”已初步形成活力中心,在这个全国剧场密度最高的“热力地带”,既有像人民大舞台、上海音乐厅、天蟾逸夫舞台、中国大戏院等老牌剧院,也有上海大剧院、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等全新文化地标,更有大批新空间不断加盟
■今年以来,上海加快推进建设环人民广场演艺集聚区,“演艺大世界”区域内的专业剧场、展演空间稳步增加,现已达54个;演出场次快速攀升,上半年已举办营业性演出9500多场;首演、首秀、首映渐成气候,上半年首演剧目47部
在这个夏天的夜晚,长达八小时的俄罗斯话剧《静静的顿河》凌晨两点半散场,意犹未尽的观众走出剧场,提前预约好的200辆出租车早已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门口排队等待他们的乘客……史诗级的经典剧目、通宵热情观演的观众和细腻周到的剧场服务,在上海的夜空下绝非个案。
记者实地走访后发现,近三周双休日,仅在黄浦区延安东路上的“演艺大世界”售票点,本地观众和中外游客可选择观看的演出平均多达16部36场。“演艺大世界”——这一我国最高密度的演艺核心地带集聚效应凸显,正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今年以来,上海加快推进建设环人民广场演艺集聚区,“演艺大世界”区域内的专业剧场、展演空间稳步增加,现已达54个;演出场次快速攀升,上半年已举办营业性演出9500多场;首演、首秀、首映渐成气候,上半年首演剧目47部。可以说,通过精心设计、加强整合、统筹运营、联动发展,“演艺大世界”正在向建设最“高”剧场密度、最“大”集聚效应、最“强”协同合作、最“广”市场空间、最“优”服务环境的亚洲演艺中心核心示范区扎实迈进。而法国红帽剧团导演普拉迪纳斯更相信:“不远的将来,上海将比肩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成为世界著名演艺集聚区之一。”
不断打开演艺新空间,激发市场增值效应
剧场及展演空间密度之高,位于全国首位。去年以来,“演艺大世界”已初步形成活力中心——人民广场周边1.5平方公里区域,以及外滩、创意码头、世博滨江、新天地、复兴路集群的“一中心、五集群”发展格局。在这个全国剧场密度最高的“热力地带”,既有像人民大舞台、上海音乐厅、天蟾逸夫舞台、中国大戏院等老牌剧院,也有上海大剧院、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等全新文化地标,更有大批新空间不断加盟。
今年2月,“演艺大世界”向全世界艺术家、艺术机构广发“英雄帖”,吸引众多海内外艺术家、机构团体纷至沓来。81岁的中国名导陈薪伊率先将个人工作室落户人民大舞台,首部话剧《洋麻将》叫好又叫座。有“音乐剧航母”之誉的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连续引进《巴黎圣母院》《摇滚红与黑》等一流剧目,使之成为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音乐剧爱好者有口皆碑的网红地标。
据统计,仅今年春节期间,“演艺大世界”上演了18台剧目,占全市专业剧场演出的69.2%;票房收入1018.2万元,占全市的87.2%。其中作为中国大戏院驻场演出的独角戏《石库门的笑声》在票房总收益中占比超过了10%。“每轮一开票就被抢光”在证明优质海派文化极具市场吸引力的同时,该剧在中国大戏院的驻扎,也让这个位于南京东路核心商业区的剧院“月月有笑声”,有效地将剧场流量向周边商业流量转化,就连剧院对面开了几十年的私人老饭店在演出期间的营业额都比平常翻了一番。
在“演艺大世界”的专业剧场之外,多产业领域的演艺空间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今年上半年,先后有26家艺术馆、酒店、会所、书店、产业园区获得演艺新空间的授牌,成为一批文化演艺与商业服务高度融合的综合性消费场所。与此同时,作为演艺新空间的新天安堂、思南公馆288LiveHouse也与上海老牌民营院团现代人剧社展开合作,推出多部实景沉浸式戏剧,让看演出成为一种时尚社交活动的同时,也打开了更多的消费场景。
据银联大数据统计,“演艺大世界”核心区域所在的南京东路商圈,2018年上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娱乐类消费占比从6.11%增加到9.70%,消费额总体增速达到10.11%,明显高于全市所有商圈增速的平均水平。演艺产业的增值效应,为这些周边产业带来了可观的消费数据和商业回报。
整合资源,进一步拓展剧场功能,激发品牌共振效应
作为承载上海“夜色经济”的重要区域之一,“演艺大世界”不断探索新型运营模式,推进剧场与其他业态和公共空间相结合,文化、演艺、旅游、餐饮等多家品牌携手联动激发共振效应,让市民游客在“看大戏、游上海”中领略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大剧院正在把剧场功能从演出经营为主,拓展到兼具时尚发布、艺术展览、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来上海大剧院看演出,从进入地下车库那一刻开始,就进入了市民共享的文化空间”,原来上海大剧院将地下车库改造成了全新的当代视觉艺术场,还新增剧院艺术馆,剧院长廊也随着新剧目的亮相推出各类展览,使观众“未进剧场先入戏”。
中国大戏院总经理李桂萍告诉记者,中国大戏院已经和兄弟企业“老字号”食品品牌杏花楼、邵万生展开合作,将推出一系列具有剧院特色和剧目特色的伴手礼。而为了更好发挥和中国大戏院、黄浦剧场的联动效应,大光明集团成立了大光明演艺经纪公司,探索形成运作更加市场化、管理更加集约化、招商更加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有望进一步推进集团电影放映、剧场演艺与商业、旅游、科创、金融、教育的创新融合。
黄浦区文旅局相关领导表示,充分利用“演艺大世界”区域交通便利、游客集中的优势,“演艺大世界”未来将开发更多以演艺为主题的常态化旅游产品,让市民游客在“看大戏 游上海”中领略“演艺大世界”的独特魅力。今年五月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数十条“微旅行路线”包括音乐剧之旅、亲子观剧之旅、戏曲曲艺之旅以及话剧之旅,打造出“艺术+商业+旅游”的新型业态融合模式,激发出良好的共振效应。
夯实“创新基地”,筑起人才蓄水池
学者认为,必须看到“演艺大世界”的硬件确实“过硬”,而“软件”对标国际一流仍有不少提升空间。“要打造‘创新基地’,人才是最重要的一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指出,通过项目扶持、参赛评价等各类抓手,加大对新人、新剧目的引进和培养,让有潜质的青年人才在这里加速成长。
经过十余年的孵化与积淀,上海已成为中国音乐剧演出市场中运营体量最大、市场活力最强的城市。欧美经典剧目不断登陆上海大码头,我们的原创作品在哪里?带着这样的思考,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音乐剧节,积极推进“原创华语音乐剧孵化计划”,显示出剧场对于孵化优质IP、做人才蓄水池的长远布局。
“72位投稿人、77部原创音乐剧作品,年轻人的创作欲望很强烈,他们的作品需要用更专业的方式去成长,”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说,大剧场演出成本动辄数百万元,往往没有太多试错空间,但一个成熟的多层级演出市场,需要有不断试错、淘汰、晋级的机制,必将对行业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小型剧院、演艺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才能让更多具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冒出来,慢慢孵化出更多原创优秀剧目,走向大剧场,迈向成功。”费元洪说。
同样着眼于布局人才工程的还有中国大戏院艺术总监、著名导演田沁鑫。去年9月,她执导的上海戏剧学院学生版话剧《狂飙》,成功亮相“2018年中国大戏院开幕演出季暨国际戏剧邀请展”,随后一路“狂飙”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今年7月仍以青年演员为班底的《红白玫瑰》再度走红。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大戏院——“名导+名团+名校”的资源整合模式,形成了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创新产品基地”,不断诞生“上海出品”的同时,也为中国话剧舞台培养、输送人才。

其他新闻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355-6520222
公司名称亚星官网
 公司地址山西 长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7 亚星官网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7 亚星官网 版权所有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355-6520222  公司地址山西 长治